近期,近郊游逐渐走热,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入场。然而,不少近郊游项目出现同质明显、创新不足、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等情况。在大热的近郊游投资项目背后,还需要加点冷思考。
从消费需求侧来看,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至今,对各地文旅项目冲击不小,相关投资需要新热点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减少30%左右,游客流动减少。面对“线上云旅游”“飞盘运动”等文旅新亮点,以踏青赏花和住宿度假为主要形式的近郊游项目受众被分散,参与形式也较为传统。
从生产供给侧来看,文旅融合、康养结合、亲子贴合的特色游已成为文旅焦点。如果只是把10年前流行的农家乐稍作打扮、把郊区山河林湖的风景简单地圈地而展、把烧烤野炊和瓜果采摘坐地论价,而没有将探险娱乐、运动竞技、科普研学、沉浸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元素深度捆绑,那么近郊游项目将面临长时间淡季化的困境。
从区域产业规划上看,城市在招商引资时普遍期待自己有独具一格的网红景点,在满足群众休闲度假需求的同时,可以刺激规模化消费、构建本地化标签。须知,一个近郊游项目的打造需要重资金投入,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内部环境、安全监管都离不开政府部门多方协作,因此加大招商引资,要根据当前经济和消费的实际情况科学谋划。一方面,近郊游项目能打造沟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旅桥梁,这座桥梁能否长久矗立,还需要决策者和文旅人士具备更多的文创设计、业态联动、跨界思维和营销意识。另一方面,近郊游项目要深入挖掘本地文旅优势,拓宽产品上下游链,从吃、喝、玩、乐、购、娱、住、行等多维度创新布局,在了解游客真实需求的基础上,开发有艺术感和差异化的深度体验项目。
近郊游项目切忌一拥而上,围绕自身优势打造IP才是未来突围的发展方向。当下火爆的文旅项目,不少都在互联网上抢足眼球。实际上,唯有“死磕”IP特色,打开知名度和话题度,才能受到游客的长久青睐。